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青春风采 >> 正文

发扬井冈精神,领略楠竹文化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16-08-14  浏览量:

2016年8月13日一早,云开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井冈情,中国梦”美丽中国实践团一行乘车来到井冈山大井风景区——毛泽东旧居。在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屋周围,种着大片的竹子,是当年毛主席读书看报的好地方。

竹子对于井冈山而言有着特殊的含义。井冈山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雨水充沛,适合竹子的生长。因而有了满山遍野的竹林,遮天蔽日,嫩绿欲滴。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当代著名文学家袁鹰曾在他的文章《井冈翠竹》中提到:“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当年的红军用竹子造就了工农红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上的楠竹依然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毛泽东旧居参观完后,队员们前往一家楠竹雕刻工艺品厂。该厂负责人带领队员们观看了工艺品生产的整套流程,讲解了楠竹雕刻的工艺发展历程并和队员们分享了楠竹生产面临的现状。

要制成一个完整的竹子工艺品,需要经过取材、切割、反复浸泡、风干、雕刻、成型、上漆等众多步骤。工人们会提前到附近的山上砍下生长期4-5年的毛竹,选取竹子材质较密的节段进行下一步的加工;通过他们调配的溶液反复浸泡风干,以起到防虫防霉的作用;接下来就到了雕刻环节,雕刻内容一般选用井冈歌谣和诗词歌赋;上好漆后一件完整的工艺品就诞生了。很难想象一件简单工艺品要经历如此繁琐的过程,这就宛如一次伟大革命的胜利,革命先烈们献出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历经千难万险后把中国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加工已逐渐取代了手工雕刻,尽管极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时间,但却冷落了那些手工艺人。虽然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一些古稀老人在手工切削、篆刻工艺品,但鲜有年轻人拜师学艺,那些宝贵的技术无法继续传承下去,终会随着这些老师傅的逝去而遗失,那些工艺品也就少了那份热情,那份心血。

井冈竹筒上雕刻的红色歌谣与诗词歌赋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是队员们,很多游客在离开时也都会买下这样的一个楠竹工艺品留作此行的纪念。也正是如此,井冈山红色文化跟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千家万户,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样一种难能可贵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也正应了那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文/关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