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老胡开文墨厂,探寻徽墨制作与传承(图文)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16-07-04 浏览量:次
2016年7月4日,湖南大学“墨染书香,闻徽古韵”美丽中国社会实践团一行五人来到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通过走访老胡开文墨厂和歙县文物事业管理局,了解并记录徽墨的制作工艺,工厂的生存现状以及徽墨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的发展现状如何?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经营状况如何?一两徽墨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是向外拓展销路还是向内拉动内需?在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周健以实践者的眼光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的生存现状与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取烟、配料、制墨、打磨、晾墨、描金、包装。”周健带领实践团的成员参观工厂时介绍说。周健是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的儿子,2007年从药监局离职,离职后他便协助父亲一同管理工厂。
松烟和油烟是徽墨的主要原料,将烧好的松烟或油烟倒入胶中胶化,搅拌均匀后加冰片和麝香等添加剂。十三斤四两的桐油才取一斤烟,制出的墨则更少,因此桐油墨价格比较昂贵。而对于原材料的选取,原来的松树、桐树、麝香都是天然的,如今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开采,自然资源的枯竭,所以现在都选择的是人工种植的材料。
墨刚做出来的时候是软的,需要自然条件下阴干。一两墨需要四到六个月,二两墨需要六到八个月,四两以上的墨最好要晾一年以上。制作周期长,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增长,人工费用不断提高等原因制约着工厂的发展。
周健还提到,目前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力,年轻人嫌苦不愿意做,工厂工人年龄偏大。即使工资待遇情况乐观,年轻人也不愿意来工厂工作。
针对徽墨面临的困境,除了工厂不断提高工薪待遇之外,歙县文物事业管理局也积极响应国家保护非遗的号召,推出“名师带徒”育才工程的计划。“名师带徒”计划是由具备省级以上传承人资格,并能熟练掌握项目技能的生产者和表演者的“名师”,带出对非遗热爱,而且符合学习基本要求的“徒弟”。歙县文物事业管理局非遗股负责人程格岚表示这个计划是为了鼓励热爱非遗的人去学习非物质文化,也是为了保护非遗的印记,使它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文/王真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