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务公开 >> 重大事项 >> 正文

化学化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17-10-27  浏览量: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湖南大学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机遇期,同样也是化学化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能不能牢牢把握这五年,对学院学科建设上水平、教学与科研上水平、管理上档次,实现学院和谐、稳定发展,对于建成国际上有影响、国内一流化学化工学院的中长期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规划》,特别是湖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安排和工作部署,并结合化学化工学院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与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实现了稳步发展,大部分关键指标顺利完成。

1、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分析化学再次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优势学科;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快速发展;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运转正常;化学一级学科与化工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硕士点进一步扩大了师资体量和招生规模;进入国家“985”工程三期建设行列。化学化工学院已经建成了学科交叉、理工融合,综合性较强、基础坚实的学科支撑体系;形成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渗透性好、互动性强的协同发展机制。

2、科研实力日渐增强。“十一五”建设期间,化学化工学院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助推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科研覆盖面广、研究方向稳定、学术梯队组建合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评估验收、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科研经费逐年攀升,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引用及专利申请等指标仍居学校前列并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研经费进账1亿元以上,发表SCI论文900余篇,SCI引用5000余篇次,2009年在化学学科主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大陆高校排名第16位,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明显,其中甲苯仿生催化氧化生产苯甲醛技术已向国外企业输出,环己烷氧化联产环己酮和己二酸技术得到化工企业产业化项目支持。

3、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学院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下大力气,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龙头”地位,引进了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年富力强的青年博士24人,其中教授4人,**1人,****2人。学院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千方百计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新增**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对象5人、湖南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湖南省121层次人才2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1人、撷英计划4人。

4、办学规模与质量稳步提升。学院率先进入研究型学院的行列,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在校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之已经达到1:1。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连续五年均为100%,获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奖3次,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各5篇。学院的教学基地建设亮点突出,“十一五”期间,在原有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又申报成功国家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新增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教材2门、“十一五”规划教材6门。

5、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院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学院作为湖南省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长期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建设发展。“十一五”期间,学院党委两次被评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入选《湖南党委工作纪事》。院党委创造性地把“抓热点、抓大事”作为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使党建工作全面渗透、有机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学院注重加强全员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了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学院的师德先进个人中1人被评为湖南省劳模、3人次被评为湖南大学师德标兵。学院注重学院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学院精神大讨论,初步将“自由、包容、求真、进取”确立为学院精神,弘扬了正气,凝聚了人心,积聚了力量,同时激发了学院的办学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建设方面:学院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任务艰巨,一些关键指标的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学院资源不充足导致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和其它学科发展的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部分弱势学科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不明确,主动获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2、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学院创新型、高素质、负责任的可持续人才培养目标的措施还不够具体,评价指标不完善,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毕业生数量明显偏少。近年来在国家教育质量工程中的成果与学校其它学院相比不突出;部分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还不够,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参与热情有所减弱。在一些关键性指标上仍然没有突破。例如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

3、科学研究方面:学院的科研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集中学院优势力量,组织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力度不够,成果不明显;院士、**等“**”人才的培养思路、步骤不明确,整体谋划欠缺,培养速度较慢;高水平研究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学校其它学院相比优势不明显。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基金创新群体、国家级一等科研奖励等核心竞争力指标没有突破。

4、基层党建方面

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在于:一是规范化建设还不理想,制度化落实仍需要加强;二是青年教师和本科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够;三是支部建设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在考核、检查上仍需加强。

5、综合管理方面

随着学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目标的提出,原有的要求已远远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体现在:高效服务的办事能力、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意识、高水平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继续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985”三期建设为契机,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基础,以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创新型、宽视野、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为根本,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坚持创新,致力改革,重点发展,全面提升,实现具有理工融合特色和先进学院文化,国际上有影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

(二)发展目标

经学院发展建设研讨会研究确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化学化工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建成具有理工融合特色和先进学院文化,国际上有影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创新型、宽视野、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三、分项建设任务

(一)人才培养

1、依托学院的三大国家级教学基地,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进一步发挥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重要作用,积极实践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注重规范培养过程与提高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力争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上实现突破。

2、人才培养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拓展。学院要完善机制、加大投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挑战杯”等学生课外竞赛,要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学院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整合更新专业课程体系,每个专业根据自身特色和社会需求,设计特色课程体系,增强专业竞争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引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展现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以及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所积淀的特色内容。

4、提倡教师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研究。除学院组织研讨外,各教学小组要组织研讨,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进一步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推行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经验。

5、注重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采取重点跟踪督导和集体观摩指导的形式促进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对影响教学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专业、课程、教材、试卷、实习实验等要不定期抽查;同时继续重视各种形式的教学工作座谈会,拓宽信息渠道,加强“教”、“管”、“学”三支队伍建设。

(二)专业建设

通过进一步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努力建设好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使其成为国家或湖南省内的重点或品牌专业。

1、坚持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相促进,与人才培养相统一。以教育部各专业教指委所编写的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依据,不断根据国家需要、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切实做好上述专业的五年发展规划,并定期研究讨论,不断修改与完善,使专业建设走向正轨。

2、加大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支撑,强化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主讲本科生课程的力度,增加高水平科研基地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功能,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和基地促进高水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

3、进一步推进实施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制度、主要平台课程责任教授制度。 “十二五”期间学院以专业责任教授和主要平台课程责任教授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全面实施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工作。

(三)学科建设

1、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在原有学科体系上争取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

2、进一步加大对分析化学的建设和支持力度,把分析化学建成国际一流学科;扶植和支持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特色方向和学术带头人,以特色求学科的发展和地位。在省重点学科申报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为化学一级学科申报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十二五”末,分析化学学科要达到国际一流学科水平、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并力争实现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突破。

3、以化学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985工程”三期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着重建设以两院院士、****和****基金获得者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梯队。

4、以分析、有机和应化学科为龙头,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科,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培养以及对特色方向的支持力度,在学科建设中坚持特色和水平优先,兼顾平衡,构建良好的学科建设格局。

(四)队伍建设

1、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搭建高水平师资平台,营造平等竞争、开放高效的人才队伍形成环境,建立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围绕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广开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环境,努力作到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事业留人。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完善青年教师进修的相关管理规定。

3、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结合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人才工程,制定实施学术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形成学科建设和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成长的互动机制。

(五)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

1、在着力提升科研竞争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方面狠下工夫,营造能形成和产生国际大师、名师的科学研究环境,力克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和国防创新体系建设,使承担国家、区域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科研产出和效率显著提高。整合全院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取得1-2项能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2、加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为代表的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基地建设,在积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和高引用论文、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积极参与国防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承担军工科研项目。

3、进一步推行科研体制改革,为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创造条件,继续完善以学院整体力量争取大型横向课题和社会服务项目的机制,提升集团作战能力,并力争形成品牌效应。

4、重点扶持仿生催化技术等领先技术的对外推广与应用,广泛争取社会融资,积极寻求社会合作伙伴,实现重点技术的投资多元化,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加速领先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1、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和内容,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加大高水平科研工作和教师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互动,与境外知名大学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引进国外课程教学体系、教学理念和教材,采取学校引导、学院建设的方针,逐步推进主干课程国际化的水平。

2、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国际化。强化学院、国家级研究基地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意识,加强与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支持各学院和国家级研究基地承担各类国际组织(联盟)的科研计划项目;实施“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支持计划”,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与拟建国家重点学科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七)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学习型、廉洁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院党委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继续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的理念,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加强干部业务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

2、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切实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以践行公开承诺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以设立党员示范岗为重点,以党员宿舍为载体,以实施党员责任区制度为手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三个“一对一”工程,一名研究生党员联系一个本科生班级,全员育人,共促学风;一名本科生党员联系一名重点学生,促进其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一个学生支部联系一个社区,培养党员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培养、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五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创新和载体建设。

4、继续推进先进学院文化建设。对“自由、包容、求真、进取”进一步做内涵延展,并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深入到学院教职工中去,在学院营造讲正气、求真理、顾大局、促发展的良好发展氛围。

(八)民生工程

1、学院要以人为本,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其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学院要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收入水平,顺应教职员工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学校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制定贴合学院实际的薪酬调整实施方案,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保证学院教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2、学院要注重人文关怀,在努力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教职工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特别要在青年教师发展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既给他们排忧解难,又为他们搭台铺路,竭尽全力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及实施:本纲要为《湖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配套规划,经学院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审议后,由学校批准按照分工原则组织实施。本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行政效力,由学院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及负责人。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予以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工作目标以规划为指南,管理服务以规划为准绳,考核工作以规划实施效果为主要标准”,共同维护本纲要的权威性。

(二)评估监督:本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主要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和创新机制实现。各相关单位及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学院报告其实施情况,学院应在教代会上通报本纲要实施情况,主动接受学校和师生员工监督,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

(三)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学院以本纲要为依据组织对各单位和负责人的年度考核和目标期考核,并按照“分级负责,项目管理”的原则配置各项资源,根据本纲要的发展目标和绩效考核情况控制和使用经费。